2025 年暑期,口腔医学院对标学校“353”工作战略、“135”工作举措、“28”工作布局,紧密围绕学校科研工作整体部署,延续 “提前规划、高效执行、全程保障” 的工作思路,于学期末召开科研工作部署会,将暑期科研任务明确为 “平台建设、项目申报、成果转化、学位点支撑” 四大核心方向。暑期,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坚守岗位,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办公保障工作衔接;四大科研团队聚焦年度科研目标,在项目申报、成果产出、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领域协同发力、攻坚突破,充分发挥科研主体作用,推动暑期科研工作扎实落地,取得显著成效。
一、学科建设
我院以口腔专业硕士点申报为核心牵引,在暑期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工作,为硕士点申报筑牢基础。
细化建设台账:梳理并细化专业学位点建设台账,明确 “专业特色结构”“师资队伍”“实践教学基地” 等核心指标的建设要求与推进节点,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有序落地。
推进临床建设:重点推进口腔临床建设工作,在学校发展规划处、医管处的协助下,主动对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,深入沟通临床教学资源配置、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等需求,已完成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方案汇报稿,为专业硕士点申报提供核心硬件支撑。
二、科研平台建设
科研平台是科研创新的重要载体。暑期我院围绕平台考核、申报优化与成果转化三大方向,多维度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工作。
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:针对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申报,我院结合临床需求与学科优势,组织核心成员开展多轮线上、线下研讨,系统梳理和完善申报内容,补充支撑材料,已全面优化并形成最终版本。结合学科发展需求,同步推进西安市国际合作基地建设,调整基地研究方向与合作布局,进一步强化基地 “产学研用” 协同功能。
西安市重点实验室考核:圆满完成 “西安市口颌系统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” 绩效考核工作。从考核材料系统梳理、核心数据反复核对,到答辩 PPT专项打磨,每个环节均严格把关,确保考核材料真实完整、亮点突出,充分展现实验室建设成效。
成果转化与智库申报:联合西安市远诺技术转移中心,筛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开展考察路演,推动技术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;同步启动西安市智库申报工作,进一步拓展科研服务地方发展的渠道与范围。
三、科研项目申报及获批
暑期,我院以 “扩面、提质、增效” 为目标,在科研项目申报与获批两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绩。
项目申报成果显著:组织申报 2026 年度陕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33 项,不仅超出本年度该项科研任务 106%,较 2024 年同期(14项)增长 136%,申报方向覆盖基础研究、社会发展、重点研发等多个领域,形成多元化申报格局;组织申报 2025 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6 项,较 2024 年同期(5 项)增长 20%;组织申报 2025 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 1 项;胡开进教授团队积极拓展横向合作渠道,洽谈2项横向课题(经费合计20万元),为年度科研经费目标达成提供有力支撑。
项目获批亮点突出:获批 202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(经费 53 万元),填补我院近五年在国家级项目获批领域的空白;获批陕西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 1 项(经费 20 万元);获批 “三秦人才” 称号依托项目 1 项(经费 80 万元),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科研支撑力度;此外,还获批陕西省体育局 2025 年度常规课题 1 项、2025 年度西安市科技局申报项目 4 项,科研项目覆盖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宽。
四、科研成果
我院秉持 “临床需求导向、创新价值引领” 原则,推动科研成果从 “数量积累” 向 “质量提升” 转变,暑期科研成果产出丰硕且多元。
学术论文成果:累计发表科研论文 8 篇,其中 SCI 论文 2 篇、中文核心论文 6 篇,另有 10 篇论文处于在投阶段。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均与口腔临床需求高度契合,为后续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坚实理论支撑。
知识产权储备:完成发明专利申报 2 项、实用新型专利申报 2 项,进一步丰富我院知识产权储备,构建起 “论文 + 专利” 的多元化成果体系,为后续科研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奠定良好基础。
五、科研奖项
暑期,我院将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申报作为重点工作,组建专项团队全力攻坚,对申报材料进行多轮优化完善。一方面,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模拟论证会,针对材料逻辑结构、数据呈现方式等提出优化建议,持续提升申报材料质量;另一方面,补充成果客观评价证明和应用证明,强化成果的创新性和应用推广论证。目前,已顺利完成奖项提名申请,同步启动系统填报工作,为后续答辩及奖项获批做好充分准备。
六、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
暑期,我院同步推进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工作,实现二者双向赋能、协同发展。
学术交流拓展视野:1 人次参加陕西省口腔医学会举办的口腔种植骨增量技术学习班;1 人次参加 “多学科融合咬合重建治疗继续教育学习班”。参训人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科研选题思路,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方向、新视角。
人才培养夯实基础:专任教师定期采用 “线上指导 + 线下实践” 相结合的模式,带领本科生开展科研工作。通过 “文献检索培训、实验方案设计指导、数据分析方法教学” 等全流程帮扶,帮助学生解决文献下载困难、数据处理不规范等问题,有效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,为学院科研事业储备后备力量。
七、科研管理服务
学院坚持 “放假不放松、服务不缺位” 的理念,以个性化、精细化服务为暑期科研工作保驾护航。
科研咨询与材料指导:累计解答教师项目申报咨询 50 余次,协助修改申报书 18 份,提供 “指南解读 — 材料审核 — 报送跟踪” 全链条服务;实时跟踪各类项目申报动态,通过学院微信群及时通报申报进展与获批结果,确保信息传递及时高效;邀请专家开展项目评审,针对申报书撰写逻辑、研究方案设计等提出专业优化建议,切实提升项目申报质量。
流程规范与优化:草拟《口腔医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办理流程》《口腔医学院横向项目申报流程》,明确成果登记、合作洽谈、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标准与责任分工;同时以可视化形式制作横向项目申请流程示意图,简化申报路径,为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清晰指引,降低流程成本。
2025 年暑期,口腔医学院以 “抓重点、破难点、求实效” 为导向,在科研平台建设、项目申报、成果产出、人才培养等领域均实现突破,不仅超额完成阶段性科研任务,更积累了协同攻坚、精准服务的宝贵经验。接下来,学院将以暑期科研工作成效为新起点,在新的学期持续优化科研管理机制、强化平台支撑能力、激发团队创新活力,围绕学校科研工作部署与学科发展目标,凝心聚力、久久为功,推动科研工作向更高质量、更高水平迈进,为口腔医学领域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贡献更多力量。(文/郑丹青 审核/刘昌奎)